焦圻简述
焦(jiao)圻(qi)古称焦泗圻,1950年建焦圻镇,1958年改置东风公社,属澧县第七区,1960年划属安乡县安澧公社,1961年析置安金、安福、安凝公社,1984年合置安金乡,同年改焦圻镇。
焦圻地处湘鄂边陲,远有幕阜山高千仞,近有黄山、梁山葱翠妖娆,南望洞庭湖碧波万顷,身边有焦泗水低吟浅唱,平畴绿野,紫岚瑞霭,在诗人眼中胜过渤海仙境蓬莱岛。
前清进士、曾任康熙皇帝侍读、翰林院编修的安乡俊彦张明先,在《焦圻螺黛》一诗里对此有过精妙的描述:"山隈村落晓风轻,四望焦圻未了青。分得湘君新黛髻,拟来虔郡旧螺亭。千寻幕阜岚和接,数点梁峰翠欲停。山水眼前一都会,胜游蓬岛戏穷溟。"清康熙大理寺少卿孙襄力,也在《舟过焦圻》诗中,描写了焦圻"惊涛万片卷风来"的水乡胜状。
焦圻古镇所在地军牧村,曾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驻军牧马之处,张明先在《军牧生刍》诗中写道:"一圻春草遍芳柔,不减晴川鹦鹉洲。"诗人认为此处景致,堪与崔颢《黄鹤楼》诗中所写"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"相媲美。古焦圻不仅风景优美,而且人民勤劳,民风淳朴。史称"有文才,多善政,循行阡陌,作歌劝农,深得民心"的明朝知县吴申,多次深入乡村视察农事,也曾到过焦圻。这天,他带一二随从,头顶丽日,勒辔缓行,一路所见是"绿柳熏风咏醉蝉","忽睹晴光百草晖"的田园风光,是新妇老翁忙插田的农事场景,不禁心花怒放。行至焦圻庵堂下马,主人搬来藤床,他躺在树阴里歇息品茗,兴之所至,吟《憩焦泗圻精舍》诗一首:"焦泗圻头新水深,清晖环映小丛林。我来下马日当午,暂且藤床坐绿阴。"字里行间透出了舒适和惬意。吴知县在焦圻等地视察后回到县衙,兴犹未尽,又写了一首《栽秧歌》:"咏也呵,咏也呵,楚人竞唱栽秧歌。栽秧歌,时已及,闻得村村鼓声急。田夫使牛扶犁耙,田妇栽秧戴凉笠。今日东家栽,明日西家植,轮工皆得相资力……"好一幅和谐的农耕图!此歌现镌刻在《中国常德诗墙》上,供中外游人品读朗吟。
洞庭峭壁黄山与焦圻直线距离仅10来里,其山顶上的云井是焦圻人的气象"预报台":光耀紫烟为"黄山瑞霭",兆晴;轻云出岫如"玉女披纱",兆雨。焦圻人凭此安排农事,"较雨量晴农不爽,未曾祷祝已成霖"。清代文人刘明顺的《孱陵竹枝词》云:"赛社归来酒半醺,路旁游子说纷纷。昨日焦圻街上过,闻道黄山井出云。"正是这一现象的写照。春风骀荡,换了人间。今天的焦圻,街市琼楼如雨后春笋,道阔店稠,商贾云集,市面繁华,弦歌飞扬;新农村日新月异,柳绿桃红,棉白稻黄。水美鱼肥,珠灿莲香。迷人的焦圻从古诗词里走出来,又一头扎进了浓墨重彩的画屏里.引得多少热爱她的人士为之折腰,为之讴歌!
焦圻概况
焦圻镇占地面积53000亩,耕地面积2.3万亩,人口2.1万人。辖民主、和平2个居委会;安金、荷花山、长乐、张家拐、长兴、五一、三合、北堤、青龙窑、新码10个行政村。
主产水稻、棉花、油菜;
盛产柑桔、鲜鱼;
焦圻黑膏药远销东南亚。
焦圻特产
焦圻膏药
清乾隆年间(公元1749年左右),安乡县焦圻镇有一户吴姓人家,户主叫吴太和。吴家 当时家境贫寒,靠开设一家小饭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。吴太和很仁义,凡住店旅客不论有钱或无钱都热情接待,因此,饭铺在地方上颇有一些名气。一次,饭铺住进了一位从远方来的游医,此人姓金,江西人。他身患重病,生活潦倒。吴家为他请医治病,生活上也给予了多方面的照顾。经过精心护理,这位游医逐渐恢复了健康。吴太和见他贫困潦倒,不仅免收了他的食宿费,还代他付清了所欠药费。金姓游医非常感激,离店时,送给吴家一个制作膏药的秘方,并一再交待,用此秘方制作膏药可医治五痨七伤、四肢麻木等风湿病症。金姓游医还再三叮嘱,为保密起见,此秘方今后只能代代传给长子,不可传给他人,也不要买田置地,全家人的生活是可以过得去的。就这样,吴家开始制作寒湿膏药、小膏药以及鲫鱼膏药,收入的确可以度日持家,而且膏药名气越来越大。焦圻膏药传沿至今。
故事
彭德怀焦圻除暴安良
最近听说焦圻要合并入大湖口镇,实在是无法理解!!